健康新知

你可能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而沒有任何病徵?

人們談及糖尿病時,他們通常是指常見於成年人的第二型糖尿病。但亦有鮮為人知的第一型糖尿病,常見於兒童、青少年及年輕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CDC) 的資料,其病徵可能在幾個月或幾年後才出現,但一旦出現,情況會很嚴重。

任何年齡的人均可患上第一型糖尿病

目錄

奧利匹克運動員Valerie Adam女爵士是新西蘭的標誌性體育人物之一,曾獲頒Dame Companion of the New Zealand Order of Merit勳銜,以表彰其於2017年對田徑運動作出的貢獻。她的兒子就患有第一型糖尿病。

2020年7月,她年幼的兒子Kepaleli連續一周出現尿頻及精神不振的情況,讓她不知所措。她帶兒子到醫院後,醫生證實了她的猜測——他患有第一型糖尿病。 

她回想說:「這件事讓我們一家有點震驚」。

Valerie女爵士的兒子是全世界4.6億患有此病的人之一。任何年齡的人均可患上第一型糖尿病,但此病好發於兒童及年輕人。根據世界心臟組織聯會 (WHF) 的資料,全世界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亦在上升。

 🩸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有何分別?

在你進食後,身體會將食物分解並轉化成糖或葡萄糖。當血糖上升,胰腺就會分泌胰島素。如果胰島素的分泌出現問題,即代表患上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

以為攝取過量糖份就會患上糖尿病的人,可能只知道第二型。就第二型而言,胰腺能正常分泌胰島素,但胰島素卻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飲食習慣及健身等生活方式的轉變,有助令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避免注射胰島素,但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卻不起作用。

在第一型糖尿病發病後,免疫系統會攻擊胰腺細胞。胰腺因而受損,以致無法分泌胰島素。結果,胰島素濃度近乎零,讓血糖升高至危險水平。科學家尚無法指出是甚麼觸發免疫系統攻擊胰腺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

因此,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總由每天注射胰島素開始,以穩定血糖,避免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臟及腎臟受損。一旦確診,此病將伴隨一生。

 🩸第一型糖尿病的先兆及病徵

如上文所述,第一型糖尿病對兒童的影響最大,通常在兒童7至12歲時發病。需要留意的是,此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齡發病。Valerie女爵士的兒子確診時僅有一歲。

第一型糖尿病的另一個挑戰是,你或你的孩子可在沒有任何病徵的情況下患病。在Kepaleli的個案中,病徵出現前毫無先兆,且在發病時已很嚴重。

除尿頻及經常感到疲倦外,整體病徵亦包括: 

  • 脫水
  • 去過廁所小便後,晚上仍有尿床的情況
  • 較平時更口渴
  • 經常感到飢餓且食量增加,但體重卻有所下降 
  • 感到煩躁或情緒有變化

如果出現以下狀況,亦請諮詢你醫生的意見:
•    你的寶寶有嚴重的尿布疹
•    你女兒感染了念珠菌
•    你孩子的呼吸有水果味,並有氣促的情況
•    你的孩子出現視力模糊、腹痛及噁心的情況

記住: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有相同的病徵。

 🩸亞洲人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 (IFD) 的數據,亞洲的糖尿病患者數量佔全球患病人口的55%。在中國及馬來西亞,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

亞洲人即使沒有肥胖的問題,亦有相當高的患病風險。原因何在?CDC指「包裹腹部器官」的內臟脂肪是潛在的罪魁禍首。腹部脂肪過多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但體重未必反映腹部的脂肪量。根據身高,你的體重可能屬於理想,但你亦可能處於患糖尿病的臨界點。CDC建議亞洲人計算自己的BMI,而如果BMI達23或以上,則應接受測試以確定是否有高血糖的狀況。

健康專家亦指出亞洲地區的糖尿病個案與當地飲食及生活方式有關。白米及其他精製穀物的升糖指數高,會令血糖飆升。速食飲食帶來的是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入。吸煙、欠缺運動、睡眠不足,甚至空氣污染均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與糖尿病共存

不幸的是,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因素不如第二型明確。要了解第一型糖尿病的成因及特定人士和年齡層發病的原因,則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第一型糖尿病無法預測,但你或你的親人不必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人亦可工作、旅遊、養家,活出充實的人生。 

你無法阻止糖尿病發病,但知道如何與之共存至關重要。顧全財務健康,為自己的健康及家人負責,也需建立包含醫療保險在内的財務安全網。


治療糖尿病(無論是第一型或第二型)需要做好財務準備,並改變食物的選擇、體力活動以及最重要的是改變心態。

選擇更健康的食物很重要,例如:

  • 選擇更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全穀物、蔬菜、水果)
  • 減鹽
  • 少吃紅肉及加工肉
  • 選擇更健康的脂肪來源(牛油果、魚油、橄欖油)
  • 限制酒精攝入量
  • 喝水代替果汁及汽水

運動對控制糖尿病亦很重要。堅持一周大部分日子都進行鍛煉可對病情有幫助。慢慢開始,每天散步三次,每次十分鐘。然後,將運動增量加至每週五次,每次30分鐘的快步走。

若你患有糖尿病,良好的壓力管理亦有助保持健康。壓力會讓你的血糖升高,所以請設法將壓力維持在低水平。例如,嘗試深呼吸、冥想、進行自己的愛好或聽自己喜歡的音樂。

糖尿病已成為一種普通的現代文明病,由於民眾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再加上人口老化,所以糖尿病患人數逐年增加。除提早預防,若罹患糖尿病也不需過度憂慮,只要維持健康飲食、運動與壓力管理,就能找到與糖尿病長期共存的方式,享受人生下半場。

商品推薦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