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什麼是失能險
失能險,最主要是保障失能之後的風險,當不幸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而喪失生活、工作能力時,只要符合保單條款約定的失能等級,失能險即可啟動給付機制,保障被保險人相關的醫療費用及日後長期的照護費。
2.失能險的保障有哪些?
一次性失能保險金
當不幸因疾病為意外失能,保險公司會給付一次性的「失能保險金」。其中,又依失能等級表作為理賠的認定,通常為第1~6級失能或第1~11級失能。
每年或每月失能扶助保險金
有些保險公司會另提供「每年」或「每月」的「失能扶助保險金」,補貼不幸失能,收入中斷及需長期照顧的費用。尤其,當中度或重度失能時,需要他人照顧的看護費用,每月粗估花費會落在2-4萬元,加上日常生活所需支出費用,包含復健治療、醫療耗材、生活開銷等,每月至少5千到1萬元。如果有每月或每年固定給付保險金,將可大大降低經濟的負擔。
是否「保證給付」
「保證給付」的失能險在市面上已越來越少,因此也是投保重點之一。所謂失能險保證給付,是當失能的風險發生時,保險公司會「每年」或「每月」依約定給付定額保險金至保證年限,假如被保險人在給付期間不幸身故,剩餘月份仍會貼現給付給身故受益人。
舉例來說:「友邦人壽長保幸福終身失能險」,保證給付 180 個月,以投保保額3萬元為例,當被保險人不幸罹患第1-6級失能,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若符合保單條款約定,保險公司將會月月給付3萬元,並保證連續給付180個月,若被保險人不幸於給付期間內身故,未領完的失能扶助保險金將一次貼現給身故受益人,留愛家人!
3.失能險常見問題?
40歲後為什麼需要失能險?
根據下述統計數字顯示,失能的風險會隨著年齡急速提升,且失能的長期照護費用高,將對家庭帶來龐大壓力,因此,建議備妥失能險,將風險轉嫁。
- 失能=失業,青壯年失能風險增
不是只有年長者才會面臨失能的風險,根據統計顯示失能者隨年齡升高佔比急速提高,30~50歲佔17%,50~65歲佔28%,65歲以上則高達44%。(註1) - 失能原因第一名:後天疾病或老年退化致殘佔58.8%
其次是因為家族遺傳或基因突變,第三名是台灣太過頻繁的「交通事故」意外造成。 - 失能長照費用每月平均3萬元起!
每個家庭選擇照護方式不同,花費也會有所落差,但扣除額外的治療、復健、營養產品等費用,一般日常照護通常有以下幾種選擇,但皆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與壓力:
- 自己或家人照顧:照護費用難以估計。
- 聘請外籍看護:全天候照顧,每月費用約在2萬2,000~2萬4,000元(註2)。
- 聘請本國看護:全天候照顧,每月費用約4萬~7萬以上(註3)
- 安養、照護機構:每月平均收費約3萬~4萬(視區域、房型、照護形式而有所不同)
失能險和長照險的差別?
失能險和長照險都是為了長期照護而設計的險種,但它們之間有一些重要的區別。
「失能險」」主要保障「生理失能」後的日常生活,不管是發生輕、中、重度失能,只要符合治療時間、失能等級表認定,不論是否需要人照顧的狀態下,即啟動理賠。
「長照險」則必須要符合相對嚴苛的巴氏量表或認知障礙認定才能啟動。長照險以需要長期照顧狀態為給付條件,分為生理和認知上的障礙。由於長照險保障的是「長期照護」的情況,因此多數得每年進行複檢,一旦患者透過長期治療、復健讓身體好轉時,長照險就會停止給付;失能險則不須複檢。
投保失能險有哪些要點?
- 先保大再保小:當預算有限時優先購買保障範圍廣、費用低的保險,再根據個人需求和經濟能力,再針對特定項目、費用較高的保障做補強!
- 時間就是金錢:此時此刻就是最佳的投保時機!年紀越大,費率越高、保費也會越貴。因此建議趁早投保,以享有較低的保費和較低的拒保風險。
- 定期和終身產品選擇:失能險通常有兩種保障期間的選擇,分別為定期型與終身型,定期失能險通常是附約,需要搭配壽險為主約;終身失能險則是主約,可以單獨購買,部分產品可能還有包含失能扶助金的分次給付,建議先了解自己目前有的保險產品來進行規劃!
4.完善保險規劃,安心享受生活!
為了能讓自己在現在及未來的生活中沒有後顧之憂,專家建議盡早未雨綢謀、及早投保!尤其保險是在身體健康時才買得到,如果等到身體出了狀況,就算想買保險也很難買到了,為自己及子女做好風險控管,才能保障自己老年時可以安心養老。
沒有人希望自己或家人會不幸失能,但是生活中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透過合理的保險搭配可以將生活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減少遇到意外風險時的財務負擔,並且能有足夠的資金來應付醫療或生活開支,妥善的風險規劃,讓自己和家人可以放心地享受未來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