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新知

癌症自費治療費用2成破百萬!善用「癌症一次金」癌症險提高保障

根據衛福部公布「2021年國人死因統計」,在十大死因中,癌症蟬聯40年首位,同時,每4分20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註1)。癌症可怕,癌症帶來的治療花費也很可怕,專家建議民眾可透過規劃「一次給付型」癌症險,分擔龐大的醫療與照護費用。

一次給付型癌症險最給力

目錄

1.癌症治療費用有多高?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9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2018年增加5123人。十大癌症榜首再度由大腸癌蟬聯,連續14年位居第1,其次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等(註2)。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癌症早期的生長速度緩慢,若能借助不斷進化的篩檢與治療技術,及時阻斷癌細胞發展,康復機率遠比一般人想像得高。只是,治療癌症的漫漫長路,將可能將面臨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的「癌友自費調查報告」,發現高達七成五癌友都曾自費治療,其中兩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依癌症期別分析自費費用,愈末期花費愈高,第三、四期癌友中有四成自費金額為五十萬元以上,有二成五為上百萬。自費項目以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為大宗(註3)。不過,保發中心統計國人購買癌症險平均保額卻只有25萬元(註4),明顯不足。

2.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傳統癌症險保障可能不夠?原因是:

癌症住院天數變少

隨者醫療科技進步,罹患癌症住院的天數也減少了,根據110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癌症平均住院日數僅12.9天(註5),以一般傳統癌症險來說,癌症住院日額大約落在3000~5000元,因此若以住院13天計算,理賠金額只有3.9~6.5萬,這筆錢對於一位癌症病患的各項龐大開銷來說,不僅無法負擔標靶藥物的費用,因罹癌無法工作的薪資損失,以及術後營養品及照護費,也都遠遠不夠。

許多癌症療法沒有在給付範圍內

 隨著現代的醫療技術提升,透過基因檢測、標靶治療、免疫細胞治療,更能夠幫助醫生找出適合患者的藥物與治療方法,相對精準地抑制癌細胞生長訊號達到對症下藥,因此「精準醫療」已成為新興癌症療法顯學。但這些新型的治療費用通常動輒數十至數百萬元,且通常不包含在傳統癌症險的理賠範圍之中,全民健保也大多不給付或有限制的給付,使病患背上沈重的醫療費用負擔。

3.善用「一次給付型」癌症險提高癌症保障

因此,專家建議可以投保「一次給付型」癌症險來分散風險,如不幸罹癌,可以及時擁有一筆保險金因應,有預算的民眾,還可拉高保額,提高癌症保障額度;另外市面上也有一些保險公司推出新型癌症險商品包含癌後基因檢測、標靶藥物、免疫細胞治療、質子治療等,如預算行有餘力,民眾也可自由選擇,加強保障。

而「一次給付型」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癌症險投保選擇,它的特色的就是理賠條件清楚簡單,只要確定罹患癌症且符合保單條款時,保險公司會一次給付高額保險金,不論是做標靶、化療、機械手臂手術都可以用得上,還可填補收入缺口,讓保險金更能彈性運用,也能分擔龐大的醫療與照護費用,相較傳統型癌症險更為實用且理賠金額較足夠。而且通常只要檢附罹癌證明,不用奔波收集醫療收據,簡便快速整筆給付,更能及時救援。

友邦人壽商品部主管表示,友邦人壽設計商品就是從客戶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幫助客戶解決他的痛點,特別是要應付罹癌後的「醫療費用」,以「友邦人壽友保心安防癌保險」為例說明:
友先生於保險年齡25歲時投保本商品採年繳方式繳費,保額200萬,每日保費約 64元,假設友先生於第5保單年度不幸罹患胃原位癌,第12保單年度因身體不適經診斷為肝癌2期,那他總共可以領取的理賠金共計380萬元,在治療過程中可以自由運用保險金,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有效治療並減輕家人負擔。

狀況說明

給付說明

第5保單年度

罹患胃原位癌

給付「初期或輕度癌症保險金」20萬元

第12保單年度

罹患肝癌2期

給付「重度癌症保險金」240萬元,再加上「特定癌症保險金」120萬元,共計給付360萬元

總計給付:380萬元

 

4.注意!定期檢視癌症保障不可少

隨著癌症已成為文明病,罹患率不斷提高,因此,在自己與家人保險規畫中,不要忘記未雨綢繆納入防癌保障。同時,癌症險也不是有保就好,隨者醫療技術年年創新,許多新式療法並未被納入傳統癌症險中,故建議民眾仍須定期檢視保單,確認保障是否足夠或需要再升級。此外,在人生重大階段,如:結婚、生子,也可趁此盤點新增的需求和風險,讓癌症保障內容與額度隨時跟上人生的腳步。

商品推薦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