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定期險和終身險如何分辨?
回到最多保險小白想知道的問題,如何分辨定期險和終身險,以及應該如何選擇或比較? 這篇文章會帶大家一一了解、詳細解答,讓每個人都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
首先,定期險和終身險的分別,顧名思義,定期險意即有固定保障期間的保險,這個期間有可能是1年、10年、15年、20年等等,時間到了保障就中止。而終身險,就是保障終身,通常沒有到期日(或是到期日為年齡屆滿100歲、111歲)。從客戶繳納保費的角度來觀察,通常終身險會比定期險貴上不少,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終身險換言之就是保障終身,跟定期險只保障1年、10年、15年、20年不同,保險公司承受的風險是不一樣的,自然在保費上也會有差異。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保險種類,如意外險、醫療險、癌症險、長照險等,通常都會有定期型或終身型商品可做選擇,這篇文章會著重在意外險的角度跟大家說明。
2.意外險該選擇「定期意外險」還是「終身意外險」?
那麼在挑選意外險的時候,應該要選擇定期意外險,還是終身意外險呢? 哪一種對我比較有利呢? 建議可以從以下的三個角度來作思考。
考量點一、希望保障年齡到幾歲?
首先要問自己的是,希望意外險保障到幾歲? 因為定期意外險通常只承保至保險年齡達75歲後就不能再承保(實際狀況仍依各家保險公司規範而有差異),如果自身評估75歲之後較不缺乏意外保障,則建議優先考量保費較為經濟實惠的定期意外險;相反的,如果認為自己終身都會需要意外險,則可以考慮終身型的意外險,但相對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要繳納的保費也會隨之提高。
另外要留意的是,若選擇定期的意外險,要特別留意該商品是屬於1年1約的商品,還是15年期、20年期的商品。為什麼呢? 因為通常若是屬於1年1約的意外險,保險公司很有可能不提供保證續保的服務,也就是假設你投保1年1約的意外險,投保到第5年時出險,假設理賠了20萬,保險公司很有可能因為風險考量(擔心你未來還會有大額理賠導致保險公司入不敷出)而拒保你;或是當自己的健康狀況改變,而導致保險公司認為風險增大,也有可能會拒保或是把你的某些健康因素列入批註除外。而若是15年期、20年期的商品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只要在保障期間內,保險公司都有義務和責任做理賠,不會有被當成保險孤兒的風險。
考量點二、想要的保障內容有哪些?
意外險已經算是相對單純的商品,但其中仍有不少變化值得留意,舉例來說,商品涵蓋的保障項目有哪些? 有無還本? 有無特定情境的加倍給付? 一般來說,保障項目越多,保費就越貴,也因此,如何去蕪存菁挑選適合自己的意外險也是一門學問,常見的保障項目有以下幾種:
- 身故保障:顧名思義,就是要死亡才會給付給自己的家人。
- 失能保障:失能就是失去某些機能或能力,舊稱殘廢,通常會將失能分級為1~11級,數字越小代表失能程度越大,狀況越嚴重。
- 意外醫療:通常會用日額的方式來做給付,住院幾日就給幾天,如果住進較為嚴重的加護病房或是燒燙傷病房,可能會用2倍日額或3倍日額來給付。
- 特定項目增額:針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在海內外等而有不同比例的增額給付。
- 滿期金/祝壽保險金:針對特定期間或是年齡到達後所給付的金額,須留意給付的金額是留給自己或是留給家人。
若是小資族,因上班大多以大眾運輸通勤為主,可考慮有大眾運輸增額保障的商品;並且由於正值黃金年華,應優先把失能保障列入考慮,以免意外失能導致收入中斷的憾事發生,至於意外醫療日額,因通常花費金額不會太大,所以可以當成蔥花,有當然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倒也不用太擔心。若為中高齡族群,則應優先考量意外失能的保障,降低家人的負擔以及後續若需要請看護的花費。
考量點三、預算有多少?
大家可能都有上網查過意外險懶人包,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障越完整,勢必保費會越高昂。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面對保險也是一樣,如果預算充足,當然選終身型意外險,如果預算不夠,那就最好退而求其次,選擇定期型意外險。至於保險預算應該怎麼抓? 建議可以使用理財金律631法則來粗估,所謂的631法則即為將收入的60%作為一般日常花費的生活開銷,30%作為儲蓄和投資,10%作為保險用途。大家可以計算一下每個月自己10%的薪水是多少,用該金額來規劃保險較為妥適。
3.結論
保險的意義就是把無法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所背負的風險大小都不相同,如果是剛出社會的單身小資族,可以選擇經濟實惠的「定期型」意外險來轉嫁風險;如果是已經有了家庭或小孩,自己又是主要經濟來源,責任相對較重,可以選擇「終身型」意外險,讓人生一路都有保障防護。
▲延伸閱讀: